对乌鲁木齐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2041号建议的答复

Posted by 八面见光网  on Apr 7, 2025   0 Comment
_0
_1
_2

丁超代表: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促进乌鲁木齐市体育消费和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经我们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体育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全力促进体育消费和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我市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一、关于推进公共体育场馆的综合运营能力,推行第三方专业体育运营公司介入场馆运营机制,保障基础服务功能前提下提升场馆的综合运营效率的建议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加快政策文件出台,推动我市公共体育场馆发展。一是《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将落实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推动各区(县)全民健身中心、文体中心建设作为发展规划目标;二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43号)精神,我局制定《乌鲁木齐市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加大体育场馆开放和设施安全工作力度,支持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加大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力度。

2.加快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强化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升级。一是打造乌鲁木齐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是新疆最大的PPP模式项目,建设占地480亩,总投资38亿元,设有综合体育馆、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馆、综合田径馆、体育公园、运动员公寓。该PPP项目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生活活力,引入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体竞赛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体开展专业的运营管理,通过举办大型体育比赛和文娱、商贸活动等,吸引疆内外游客参观、游览,从而带动交通、商业、旅游、宾馆服务的发展,以此推动乌鲁木齐经济发展;二是全面落实《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行)》,围绕“政府支持、企业运营、优质普惠”的思路,探索我市足球场地设施建设新模式,提高足球场地设施覆盖率。该项目合计总投资15013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1740万元,地方财政性建设资金73万元,企业投资13200万元,涉及市体育运动学校7人制足球场等18块足球场地建设项目,目前已建设完成;三是市体育运动学校新建训练馆及购置设备项目、天山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项目、市体育运动学校南山校区等项目纳入2021年重点建设项目,从项目建设资金、政策等各方面全力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建设。

3.加强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运营。2021年起开始推进公共体育场地(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市业余体校体育馆、乌鲁木齐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红山体育场等14个政府管理的体育场馆(场地)以及奥瑞健身、动岚健身艾来登会所等10个室内体育经营场所,按照“每天开展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时间不少于2小时”工作要求,落实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贴试点工作,截至2022年初,累计惠民31.83万余人次。2022年奥体中心全民健身馆和体育馆,享受国家关于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政策,落实场馆低免开放工作,惠民30余万人次。2023年度投入100万元体彩公益金,在乌鲁木齐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全民健身馆、体育馆等12个公共体育场馆开展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签订低免开放补贴协议,明确每周落实低免开放时长、补助资金使用范围等相关要求,并督促落实。计划开展公共体育场馆低免开放时间为4月至12月底。截至3月底,奥体中心已惠民2万余人次。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我市计划推动乌鲁木齐市

红山体育中心进行市场化运营,提升综合运营能力;二是加强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和设备升级。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利用工业厂房、商业用房、仓储用房等既有建筑及屋顶、地下室等空间建设改造成体育设施,有条件的公园绿地可利用既有设施进行改造或设置体育产业板块“园中园”。加大对体育产业新增建设用地的支持力度,积极申报符合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的体育运动场地建设项目,保障大型公益性体育设施和体育产业设施、项目用地,做好全民健身设施和户外运动设施项目储备工作;三是鼓励场馆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包括场馆预约、场地分配、设备维护等方面。四是鼓励有条件的中职院校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提高学校体育科学化水平。与企业合作,设立与体育产业相关专业,支持市体育运动学校与企业共同开设《运动场馆运营与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和定向招生委培班。

二、关于以三大球为切入点,鼓励课外体育培训类机构发展的建议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在国家体育总局《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的基础上积极完善行业标准,明确培训机构准入规范和具体要求。各区(县)体育行政部门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和业务指导12次;二是联合区(县)体育行政部门对全市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专项督查10余次,进一步排查全市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200余家,严禁未经审批擅自变更经营服务内容,杜绝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严格规范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三是进一步规范培训机构经营管理和资金监管,保护家长、学生合法权益;结合体育工作职责多措并举推进管理服务,有效释放体育类社会资源。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加强治理非学科类(体育)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业市场秩序,大力规范培训内容和服务,努力营造行业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加强体育课程设置,提高体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让更多的孩子接受优质的体育教育;三是鼓励学校与课外体育类培训机构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体育比赛、健身操等,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热情。

三、关于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要统筹考虑体育用地布局,在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时,加大对体育产业新增建设用地的支持力度的建议

(一)工作开展情况。一是统筹保障体育用地空间。在《乌鲁木齐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统筹预控保障体育用地空间,在市中心城区内预留安宁渠、白鸟湖等大型体育场馆建设空间,各区(县)至少规划预留1处区(县)级体育馆和1处全民健身体育中心建设用地。引导推进多功能运动场地、小型足球场等便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鼓励合理利用社区公共绿地、城市边角地、闲置场所等空间建设体育健身设施,以满足全民多层次的运动健身需求。规划至2035年,中心城区人均体育用地面积达到2.7平方米;二是科学完善体育设施配置。科学合理综合划定15分钟城镇社区生活圈,规划设置宜独立占地的大中型多功能运动场地、室内健身中心、小型特色体育公园等体育场地及设施,完善体育设施配置标准的同时,进行体育健身场地休闲功能特色化引导;三是加快推进体育类项目落地实施。2021年办理了天山区新泉文化体育馆项目、河马泉新区智慧体育公园建设项目、米东区文体公园(青少年综合教育实践基地)项目、天山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文体中心)建设项目选址用地手续,建设用地总面积约399140平方米。于2022年办理了乌鲁木齐市足球基地项目选址用地手续,建设用地面积28943平方米;四是我市房地产协会向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出《倡议书》,呼吁在住宅小区配建更好的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运动场所(馆),方便群众开展体育锻炼。(二)下一步工作计划。在《乌鲁木齐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引领下,重点在详细规划中落实体育场地、体育场馆及体育设施的指标要求和建设内容,具体提升和加大对体育产业类项目建设用地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体育设施用地与住宅用地、商业用地、文创产业用地混合开发建设,规划和培育体育特色鲜明、服务功能完善、产业有效互融的体育设施类项目顺利实施。

四、关于加快落实已有税费政策,对于体育企业符合现行政策规定的,可享受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小微企业财税优惠等政策的建议

(一)工作开展情况。全力落实落细国家出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征“六税两费”,以及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普惠性税收优惠政策;落实落细增值税加计抵减、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等政策。让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应享尽享国家税收红利,推动我市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落实落细各项税费优惠政策,推动体育产业快速发展,让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应享尽享国家税收红利。

五、关于鼓励日常体育健身活动的建议

(一)工作开展情况。一是为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提高我市广大职工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增强身体素质,营造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风气,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自2016年起推动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行工间操制度,让工间操成为推动职工体育发展,改善国民健康状况和增强国民体质的体育活动之一;二是我局及局属单位在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官网“部门预算及三公经费”模块中公开体育事业发展经费的收支情况,供群众查阅监督;三是市财政将全民健身经费纳入市体育局年度部门预算。2020年-2022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体育项目支出用于全民健身资金分别为1596万元、1356万元、2010万元。2020年-2022年我市政府基金用于体育事业的彩票公益金支出分别为1975万元、1117万元、3753万元。2023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及体育彩票基金安排资金2494万元专项用于支持购置、更新健身器材、地方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教练员培训、群众和青少年体育赛事交流与活动等支出,为全民参与健身活动提供保障;四是目前我市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每天统一安排7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学生有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40分钟,高中阶段每天要统一安排40分钟大课间,学生有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0分钟。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要安排不少于30分钟的课外锻炼。根据学段制定不同的练习内容和练习强度,保证锻炼效果,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五是我市中小学严格落实学校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开足开齐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形式挤占体育课。规范体育教学常规,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每节体育课40分(或45分钟),包括10分钟左右的基本运动技能、20分钟左右结构化运动技能训练及组织对抗性比赛和放松拉伸等,保证体育课合理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学生运动强度达到平均心率140次/分钟—160次/分钟。市级体育特色学校每周需开设一节特色课程。建立学校、区(县)、市三级校园体育联赛机制,学校各班每周要开展一次班内体育比赛、各年级每学期要开展二次体育比赛,学校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全员参与的综合性运动会或体育节,各区(县)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市级教育、体育部门每年联合举办综合性运动会和中小学生体育竞赛活动。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广泛动员,宣传引导,提高全民参与健身活动的意识,以各级各类单位为主体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立足全民共享,因时、因地、因需开展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激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热情,增强群众体质。协助社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推广居家健身暨全民健身网络赛事活动,鼓励各区(县)与线上运动平台合作开办居家健身课程,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居家健身运动”的各项活动。用人单位要开展工间操,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7.98%以上,其中女性比例超过15%,培养青少年儿童良好的运动习惯,保障青少年儿童每天累计至少1小时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运动。

六、推动专业赛事发展,打造一批有吸引力的赛事的建议

(一)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市财政积极支持我市各项赛事活动的举办。2021年至2023年共拨付4196.6万元,重点推动冰雪项目、“三大球”项目和少数民族特色运动发展,重点打造冬夏季马拉松比赛、环城自行车赛事、全民健身日、市民运动会赛事品牌;二是自2016年以来,市、区两级体育行政部门和体育社会组织累计组织开展各类单项体育活动1000余项次(每年区县90余项次,协会150余项次,市体育局10余项次),近30万余人参与其中。在大型赛事活动方面,乌鲁木齐市城市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届,第四届运动会设置了26个大项,分设学生组、成人组、老年组三个组别,参赛人数达到5000余人;乌鲁木齐冰雪马拉松经过2016、2017、2019四次举办,已初步成为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以冰雪为特色的马拉松赛事,参与人数逐年增加,规模已达4000余人,目前该项赛事已被乌市政府列为年度常规赛事,每年7月和12月各举办一次;2019年引入“统一绿茶”赞助举办的乌鲁木齐市城市定向赛,赛事将红山公园、馕产业园、国际大巴扎、会展中心等地标景点设为打卡点,吸引1000余名市民群众参与,广受好评,为我市赛事活动社会化、商业化发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根据全市赛事活动开展情况,结合市级财力状况安排资金推动我市专业赛事发展,打造精品赛事活动;二是以篮球、足球、滑雪、斯诺克、电子竞技、路跑、自行车、马拉松、徒步、露营等项目为依托,鼓励社会力量办赛、参与办赛和投资办赛;三是打造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借助国际品牌赛事、自主品牌赛事、职业体育赛事和全民健身品牌赛事“四位一体”赛事体系契机,以乌鲁木齐市冰雪马拉松为依托,积极举办雪地越野赛、滑雪、赛马、徒步、自行车等体育旅游赛事。

感谢您对乌鲁木齐市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希望今后继续关注和支持我局的工作。

2023年4月3日

(联系人:高炜      0991-4668272)

0 Comments

  1. avatar
    Jude SwaniawskiFebruary 3, 2025 02:08

    实用的分析分析,值得收藏。

  2. avatar
    Bella TrantowFebruary 5, 2025 21:31

    新颖的思路结构,令人耳目一新。

  3. avatar
    Pearline BoyerFebruary 8, 2025 17:23

    精彩的背景内容,让我受益匪浅。

  4. avatar
    Dereck PacochaFebruary 13, 2025 05:55

    详细的主题和立场逻辑,非常的引人入胜!

  5. avatar
    Einar GerholdFebruary 14, 2025 12:15

    有趣的背景文章,值得令人深思。

  6. avatar
    Laila BoscoFebruary 15, 2025 01:22

    详细的思路结论,值得令人深思。

Leave Comment